讲坛回顾 | 吴杰:矢志航天,为国奉献
吴杰,原国家首批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,航空航天专家。一级飞行员,一级航天员,正师职大校,硕士,高级工程师。空军飞行员优秀“四会教练员”,“神舟六号”载人航天任务飞行乘组备份航天员。
吴杰,原国家首批航天员兼航天员教练,航空航天专家。一级飞行员,一级航天员,正师职大校,硕士,高级工程师。空军飞行员优秀“四会教练员”,“神舟六号”载人航天任务飞行乘组备份航天员。
2021年10月14日,王亚平、翟志刚和叶光富组成的航天小队即将乘座神舟十三号飞船前往太空,她是其中唯一一名女航天员。
一首励志的歌曲《星星与玫瑰》,点亮了从地球家园到中国空间站全部的路程。400公里外的中国空间站,是一座鲜花盛开的玫瑰园;一路上,不仅有星星,星星发出的光,还有玫瑰散发出的花香。苍穹深处的玫瑰园,是中国航天人的矢志追梦,航天英雄点亮的“星火”。
它的主体是一个圆柱体,内部分为乘员舱和“实验舱”,尾部拥有燃料和发动机,头部则与当时美国的载人航天飞船“双子座”一致——实际上它确实是经过特殊改装过的“双子座”。
朋友们,还记得4月30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吗?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稳稳当当地降落在东风着陆场,我们的三位航天英雄——蔡旭哲、宋令东、王浩泽,终于平安回家啦!那一刻,举国欢腾,大家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。
还记得4月30日那天刷屏的直播吗?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像一颗闪耀的流星划过戈壁滩,蔡旭哲、宋令东、王浩泽三位航天英雄稳稳落地。可转眼一个多月过去,他们就像“蒸发”了,没有采访,没有发布会,连张近照都没有。
对于这一次任务,这里率先说明一下,不是印度自己的飞船执行飞天任务,而是依赖于美国执行的国际空间站任务,印度自己飞船还没有出来,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进行无人测试。
端午佳节,家家户户飘荡着粽子的香气,龙舟竞渡的鼓点也敲响了节日的序章。然而,今年最让人感到震撼和温暖的端午祝福,却来自一个我们平时遥不可及的地方——中国空间站。
2024年5月1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,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,在试验时,若其以恒定功率加速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
未来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不仅能收到地球寄来的新鲜水果,还能像点外卖一样实时查询库存、扫码取货——这不是科幻电影,而是我国新一代轻舟货运飞船即将实现的“智能物流”场景!更让人兴奋的是,它的初样试飞船计划今年首飞,明年就能正式上岗送货!
4 月 30 日,我国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,意味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。在这次历时数月的任务中,3 名航天员在太空中驻留了 183 天,完成了许多任务。
作为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,黄伟芬主导了从杨利伟到王亚平等21名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,设计了八大类百余项训练科目,涵盖超重、失重、心理极限等严酷挑战。她坚持“教员先试训”原则,亲自体验离心机8G重力(相当于自身体重8倍压迫胸腔)、水下200公斤训练服等高危项目,确保
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之中,端午节的传统韵味被赋予了新的诠释。当地球上的家家户户沉浸于粽香四溢的节日氛围时,中国航天员们也在遥远的空间站,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庆祝这一古老节日。
“孩子一写科技类作文就卡壳?要么干巴巴像说明书,要么离题万里扯不清重点……”痛点分析:小学生对科技事件缺乏深度理解,容易堆砌专业术语或写成流水账。解决方案:用“故事化场景+核心知识点”破局,以神舟十八号为例,拆解科技作文的4个关键步骤。
她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文静,从小就活泼好动。小时候总是在外面疯跑,常常爬到自家樱桃树上玩,她似乎对天空有一种懵懂的好奇心。听她的母亲说,她小时候就挺能干的,动作十分麻利,种黄豆一下子就种完了。
上世纪90年代,虽然现代通信已十分便捷,但书信仍是人们交流情感无法替代的方式。图为1999年北京一中、21中学生积极参与京澳中学生书信交流活动,为澳门中学生寄去手写书信。 周良摄
能够来到航天员大队这样一个顶级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走近“中国的加加林”,来追“英雄航天员”这样的超级明星,对于这些当时平均年龄八十岁上下的老同志,确实不容易。
2024年5月1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,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,在试验时,若其以恒定功率加速,以下说法正确的是
今天是周末,朋友今天参加女儿学校组织的青春礼,看到女儿上初二了还系着鲜红的红领巾,她的步伐轻轻晃动,像只停驻在春日的蝴蝶。过了今天,就要和红领巾告别了,抹去稚嫩,进入青春。
2021 年 10 月 16 日,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,我国空间站迎来了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。她将在太空驻留 6 个月,并执行出舱任务,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性。这一壮举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,也让人们对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过程充满了好奇。